长春,新中国光学事业起步的地方,新中国光学领域第一个研究所的诞生地,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王大珩曾在这里耕耘奋斗。如今,这里正通过政产学研协作、地校院企携手,推动光电信息产业做大做强,让“长春光谷”向“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迈进。
6月18日至20日,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隆重举办,一大批高科技产品的展览展示和高层次系列会议活动的举办,将以整个行业创新技术的高质量供给,为我国光电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光学“摇篮”举办光博会
长春是我国光学事业的“摇篮”,“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创建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是新中国第一个光学专业研究所,诞生了新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第一台大型电影经纬仪等十几项“中国第一”,组建援建了西安光机所等众多光学领域的研究所、高校和企业,并深度参与了“两弹一星”“神舟”“问天”等大国重器工程。
如今,商业遥感卫星、光芯片、图像传感器……各种高科技光电新产品依旧在长春不断涌现。2023年,全市光电信息产业完成产值750亿元,同比增长10.6%。
为打造“长春光谷”品牌,推动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本届长春光博会邀请近700家科研院所、高校和国内外企业参展,展示光电信息领域的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并举办一系列会议、论坛及产业推介活动。
据了解,长春光机所在本届博览会上将展示衍射光栅、高性能VCSEL激光器、商业航天相机等面向科技前沿和市场需求的产品。“以‘研究所重大科研成果展览展示+长光系企业全员参展’的形式亮相,高水平展示国立科研机构的综合实力和长光系企业的蓬勃生机。”长春光机所副所长孙守红说。
“借助光博会平台,全市将持续引领和推动光电信息产业的科教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长春市工信局党组书记方述华说。
“长春光谷”剑指“千亿级”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应用广泛的战略高技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作为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发源地,光电信息产业已成为长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发展方向。
长春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宪昱介绍,目前长春正积极打造“一镇一谷三园”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区,未来三年有望新增产值超过500亿元。
在珩辉光电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仪就像一只灵敏的鼻子,可以“嗅”出大气中的碳排放浓度变化,精确测量出碳排放量。
公司创办人常帅介绍,利用长春理工大学的技术成果,聚焦环保、能源、交通行业,公司已研发出双波段气溶胶激光雷达、测风激光雷达及高精度温室气体浓度测量仪等序列化产品,可准确反演大气透过率、环境污染源排放、风速风向等数据指标,有望贡献数亿元产值。
2023年底,《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提出发挥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三大科技创新策源地优势,构建光电信息产业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全市光电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长春市工信局副局长任广翔表示,全市光电信息产业将聚焦“芯、光、星、车、网”五大发展领域,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高端化、激光及新型显示与照明规模化、卫星应用产业化、汽车电子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服务业融合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齐发力”前景可期
长春芯光产业园,这个由长春净月高新区下属国有企业与长春理工大学合作打造的科技园区,孕育着众多深耕光电领域的创新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手机成像光谱芯片、内窥镜、腹腔镜手术导航系统……园区过去一年已吸引52家科技企业入驻。
在另一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地长春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年初传来捷报:我国首次星间激光100Gbps超高速高分辨遥感影像传输试验取得成功,为超高分辨遥感星座的海量影像数据实时下传提供了技术保障。数据室里,工作人员将卫星代码变为图像,为交通、气象、防灾等领域提供遥感信息产品。
以长光卫星为龙头,吉林省带动链条上的近250家企业共同发展。眼下,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二期正加快建设,预计年底竣工投产,有望形成航天遥感数据应用产业生态圈,带动我国航空信息产业链升级。
企业、园区、科研、项目、政府齐发力,“长春光谷”正活力迸发、高歌猛进。今年长春市规划推动光电信息领域20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80户。
在长春光博会上,长春市将再招引、签约、落地一批光电信息产业重大项目,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
“光博会将掀开产业发展新篇章,大会结束后,我们将迅速推动一批新项目的生成,驱动长春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长春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姜波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