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向阳
引言:一份学术研究正悄然改变传统工厂,智能算法与自动化设备让烟酒柜生产告别“经验依赖”,走向精准控制新纪元。
在最新一期《中国科技信息》杂志中,深圳市美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烟酒柜设计及研发专家周日华发表了题为《智能化技术在烟酒柜生产流程优化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的学术研究论文,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这篇文章系统阐述烟酒柜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路径,为多家知名烟酒企业智能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改造的“技术指南”。
据悉,近日,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智能制造论坛上,周日华也应邀分享其论文成果的核心理念。他指出:“烟酒柜作为高端消费品的重要载体,其生产工艺长期以来高度依赖老师傅的经验判断。我们经过多次研究,尝试通过多维度数据的融合分析,最终完成了从‘人治’到‘数治’的根本性转变。”
学术突破,破解行业痛点
论文开篇直指行业痛点——传统烟酒柜制造工艺和设备难以满足高速生产需求,工艺自动化程度低,质量检测严重依赖人工经验。周日华通过多年技术攻关,构建起智能化生产线的完整技术框架。
在研究成果中,周日华提出三大应用价值的实现思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实现质量精准控制、优化综合生产成本。这些观点已在智能化白酒包装以及存储和运输领域得到实践验证。例如,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引进了基于该理念的5条高速自动化灌装线,生产效率高达15000瓶/小时,峰值可达18000瓶/小时,使其成为行业首家“灯塔工厂”。
在质量控制环节,多家烟酒柜制造商借鉴这一成果研究开发了多源信号融合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能够对生产现场的各类信号进行智能分析,从而显著提升工艺精度。类似的技术方案已在多家制造企业成功落地应用。周日华介绍道:“我所提出的概念是尝试用动态识别算法自动捕捉设备状态的细微变化,这种模式够有效替代传统的人工判断,是值得各烟酒柜生产制造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积极尝试的,这种办法获奖能够为异常检测提升响应效率带来突破。”
实践检验,名企落地见效
据悉,在论文正式发表前,其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便已经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逐渐被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借鉴,并开展深入研究,截止论文发表,这一项理论成果已经被大面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例如,中科天工与申仁包装联合开发的精品酒盒智能制造生产线,将传统的“12987”酿造工艺细化为30道工序、269个环节、1071项具体指标,精准满足了柔性化生产的需求。
国台酒业所取得的实践数据也同样极具说服力。其智能化制酒车间通过应用相关技术,取得了节省土地资源60%、节水78%、节省天然气17%、综合能耗降低53%等显著成效。这些成果有力地印证了周日华论文中关于“智能化技术降本增效”的核心观点。
古井集团的智能酿造车间则成功践行了论文所提出的“数据驱动工艺优化”这一理念。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旗下生产车间采用“大数据+深度学习+交互学习”的模式,由中央控制室发出生产指令,持续进行工艺参数寻优,从而稳步提升了原酒品质。
行业变革,智造未来已来
中国酒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白酒产量同比下降5.1%,但销售收入却逆势增长9.7%,利润增长7.5%。这一“量减利增”现象的背后,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提质增效功不可没。
美晶科技基于周日华撰写的论文制定了新的技术路线,并开发了智能烟酒柜解决方案。目前该方案已成功对接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的智能仓储系统。该系统深度融合物联网感知能力,实现了存储环境的精准控制,将酒品损耗率显著降低至0.3%以下。
五粮液智能生产线搭建项目负责人对此评价道:“此创新成果最大的价值在于打通了产学研的通道。周日华提出的设备健康预警模型,帮助我们构建起高效的传感器稳态值域监测系统,使故障排查效率提升了65%。”
随着TDengine时序数据库、TDgpt智能体等创新技术组件的落地应用,烟酒柜智能制造正步入更加成熟的阶段。茅台集团在2024年数字化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三大转型方向,这与周日华论文中倡导的“全链路数字化”理念高度契合。
“数据驱动与用户需求的深度融合,才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要义,”周日华总结道,“当每一个酒柜都能自主报告运行状态,当每一条产线都能动态调整工艺参数,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是整个制造业思维方式的深刻进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