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上午9点,中国科学院2023年新年科学讲座在Tik Tok启动,邀请Tik Tok诺奖得主、专家学者、科普专家进行丰富的讲座、参观、沙龙、慢直播等活动。受邀科学家从脑信号、航空航天、双碳、火星探索、黑土地保护、兔子的起源与进化、电磁学、电动力学等话题分享了大量与人类生活和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这场新年演讲吸引了2500多万观众。
中国科学院2023年新年科学讲座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Tik Tok承办,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协办。12月31日上午9点至次日凌晨0点30分,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Tik Tok直播间播出。观众可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Tik Tok主页上观看直播的完整回放。
除夕活动精彩纷呈。上午9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Nell神经可塑性研究中心主任erwin neher教授进行了第一场讲座。他以《大脑中的神奇信号》为题,回忆了自己博士期间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过程,向大家介绍了神经可塑性的概念,分析了真实大脑与人工智能的异同。在演讲的最后,erwin neher教授提出了许多前沿科学问题,如神经元退化、大脑学习和记忆过程等,不仅让观众对生物大脑和类脑技术有了新的认识,也激发了青年学生对未来探索的好奇心。
诺贝尔奖得主欧文·内赫(erwin neher)谈论人脑和人工智能的区别。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党委书记、中科院老科学家宣讲团专家孙,以“梦想航天,伟大航天精神”为题,与大家分享了一个感人的航天故事。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探火星到北斗导航,中国航天人把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孙重温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许多重要节点和事件,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细节,带观众感受了伟大的航天精神。
除却重磅分享,跨年活动还针对科研机构的日常工作。《中国国家地理》传媒中心主任张辰亮带着观众参观了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分馆,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现场演示了标本制作过程,让大家体验了资源库科研工作的状态。在参观期间,张辰亮特别介绍了鼠兔,一种长着像老鼠一样的短尾巴的兔子。他介绍,“在青藏高原上,很多动物都指着它肚子饱。和藏狐一样,最喜欢的食物是鼠兔,其他没什么可吃的。所以鼠兔养活了整个高原。作为高原最低的物种,我们称之为高原稻。”
科普专家张辰亮和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昆虫分馆管理员江春燕共同发掘昆虫标本。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海生围绕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与碳中和这一话题,阐述了我们为什么要实现碳中和以及如何实现碳中和,阐述了科学技术在“双碳”中的重要作用, 并重点介绍了中科院科技支撑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战略行动计划,该计划分为8大行动和18项任务,展现了中科院在“双碳”行动中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全面示范的全链条。
此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月球和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和独立设计师谭浩分享了月球车和火星车背后的故事。他们以脱口秀和古诗词的形式讲述了月球车和火星车设计背后的诗意和浪漫。“我和我的团队用了18年时间只造了3辆车,其中两辆去了月球,一辆去了火星。”贾阳的发言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这是凡尔赛宫的天花板。”
经过梦幻般的太空探索,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邹文秀介绍了东北黑土地开垦以来土壤肥力的各种变化,并与大家探讨了如何实现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重点讲述了“龙江模式”在服务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和“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中的重要作用,让观众体会到了“每一粒粮食都是辛苦的”的深刻意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希讲述了老鼠和兔子共同起源的研究历史。
在中国农历兔年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希讲述了6200万年来兔子的进化史,介绍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兔子”——原产于中国的安徽鼠兔,并以探索兔子的起源与进化为题,向大家展示了中国科学家给出的“中国答案”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连续第四年举办讲座。今年,曹则贤以“电磁学/电动力学:现象、技术和思想”为主题,以完整清晰的逻辑脉络向我们介绍了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的发展历程,并穿插了科学研究中的各种哲学思想,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知识盛宴,让观众感受到了物理之美。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寄语广大青年,希望更多的人能在认真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快乐和智慧。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谈深海鱼英文名中“电”的含义。
跨年活动还设置了圆桌论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月球和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鲁静,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曹娟,西瓜视频科普创作者周哲,孙艺菲, 河北医科大学医学教育史研究室主任、《Tik Tok医学科普》创作者,与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春妮围坐在一起,识别热门网络“科普”视频,探讨网络时代如何传播知识。
活动结束,直播间接通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沙河科学基地的慢直播信号,同时显示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实时画面。直播间的观众许下了美好的新年愿望,见证了北京时间2023年1月1日0: 00: 00的到来。
本次新年科学讲座由北京广播电视台春妮、李杰主持,中科院合唱团、中科院博士合唱团的师生作为特邀嘉宾带来了精彩的表演。同时,活动还通过慢直播的方式向中国科技大学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西藏珠穆朗玛峰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南海大亚湾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 以独特的画面和视角配合来自“Muspace”的纯音乐,带领观众体验科研现场,领略科学的魅力。慢直播展示了中国国家标准时间产生的地方——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的实时画面。在北京时间观众的见证下,我们将在2023年许下第一个愿望,迎来新的一年。
据了解,Tik Tok已连续两年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举办新年科学讲座。Tik Tok相关负责人表示,短视频和直播为普通用户提供了与科学家近距离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让“高大上”的科学知识非常接地气,有利于科普内容的传播。未来,Tik Tok将联合更多科研机构,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科普内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